第290章 心结难消_鹅的三国
顶点小说 > 鹅的三国 > 第290章 心结难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90章 心结难消

  四日后,郭嘉的死讯和死状传回许都。

  曹操坐在池塘前,敞开衣襟,握着蒲扇缓缓摇动扇风。

  五月以来,许都燥热难耐。

  好在是单纯的酷热,而不是闷热、湿热。

  本想去附近穰山、鹰山避暑,可现在的许都,根本离不开他。

  杨彪最近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,争相拜访杨彪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
  就连颍川人、汝南人都开始格外尊重杨彪,这下让曹操更感棘手。

  好在,郭嘉的死讯传来了。

  这样的人都被黑熊随手处死了,其他汝颖之士又算的了什么?

  曹操心中悲伤之情弥漫,立刻让人将主簿杨修传来。

  杨修本在处理公务,见曹操传的急促,就将曹掾陈矫一起带过来。

  来到池塘边,就见曹操神情悲痛:“德祖啊,可知奉孝之事?”

  “不知,还请明公示下。”

  杨修收敛情绪,端正躬身站着;而他身后跟着来的陈矫站在七八步外,双手端着竹简,身子躬的更低一些。

  曹操起身晃了晃,抬手拒绝许褚的搀扶,来到水池边双手负在背后:“我本想请奉孝劝大司马退兵,大司马本是陈国王族,我愿上表天子复其王位,从此为国家西北藩篱。我却不知大司马何以如此仇视奉孝,交谈之际,竟让太史文恭殴杀奉孝!”

  “惜哉奉孝!”

  “痛煞我也!”

  曹操捂着胸口身子前倾,勉强站直后又握拳捶打胸膛,十几拳后愤懑情绪稍稍排解,才又说:“陈王遇害,其国覆灭,本非朝廷过失。我知大司马委屈,朝野不解之际,我对他多有回护,力排众议拜他为上公大司马,更又梁侯尊爵,本以为这样能让他消解仇怨。未曾想,竟然这样狠厉……奉孝啊~!”

  杨修脸色也是微微变化,长拜:“还请明公节哀。”

  “德祖啊,你也知我与你父亲有些误解。如今能出使河洛,赎回奉孝尸首者,唯有令尊。今日不论公事,希望德祖能成全我这番私情。”

  “仆明白,自会好生劝说大人。”

  杨修神态恭谨,再次长拜,为郭嘉之死,也感到悲哀。

  见杨修情绪变化,曹操无力摆摆手示意杨修退下,可又看到远处端着木盘的陈矫,就问:“仓曹何事?”

  杨修回答:“筹粮之事,决议未定,故而还未通报明公。”

  曹操听了也反应过来,这是为讨平东海相昌豨叛乱一事而做的战争调动。

  军队已经开始调动,颍川郡守夏侯渊为主将,已经顺着汳水出发;从河北撤回来的徐晃、李典二部,也顺着泗水南下,他们将会在彭城集结。

  期间会有王忠、刘岱这两支军队加入,至于东海附近的另一股可调动的吕虔泰山兵则不能轻动。

  泰山在手,就具有居高临下进攻周围的优势。既可以威慑济南、北海,也能牵制琅琊的臧霸。

  不到最后一刻,是不能动吕虔的。

  曹操看一眼陈矫,想到这个人也是宗室出身,心中更感焦虑。

  陈矫从小过继给了姑姑家,才变易了姓氏;他最初入仕于陈登,当时因为陈矫娶了近支刘家的女儿,青徐、梁沛之间争论这件事情引发了不小的争端。

  但随后被刘家人用姚、虞、陈、田出于舜后,但世代通婚为先例,来解释了这桩婚姻,打破了同姓不婚的舆论攻击。

  看到陈矫,曹操心中越发不喜,碍于陈矫在侧,就对杨修说:“筹粮之事务必妥善处理,稍后德祖再呈报给我。”

  “是,仆遵命。”

  杨修再拜,见曹操没有再嘱咐的意思,这才后退五六步,转身给陈矫打眼色。

  陈矫对着曹操也是长拜,曹操摆摆手算是回礼。

  见此,陈矫才转身跟随杨修离去。

  一路跟随杨修到主簿办公的黄阁,陈矫落座,就说:“五月以来中原干旱,汴水有枯竭之象,汝颖储粮调转困顿;仆以为,可调济阴、离狐、东平之粮。”

  东郡的粮食不能调动,这是囤积用来供应大军远征河北的;黎阳战时不顺,虽然退兵,可东郡粮食再倒运的话,不利于下次向北用兵。

  粮食转运,顺水往下游运输,速度快损耗小;可如果往上游,比如东郡、陈留,就存在困难,比较吃风向。

  杨修捧着竹简阅读仓曹记录的济阴三郡储粮,反而问:“任城储粮还有多少?”

  “不计今年预收,任城国储粮尚有五十七万石。其中三十二万石是屯军仓米,非大司农所能调动。”

  陈矫本能的放低了语气,人家青州兵上缴的粮食,不是大司农能随意征发的。

  守仓兵就是青州兵,现在青州兵的状态有些不稳定,陈矫更不想触碰这批粮食。

  杨修听了,再看账册,见济阴、东平两个郡国调度的粮食也是大司农所属各仓,与当地的军仓没关系。

  这次调粮之后,安置青徐黄巾军屯种的四个郡里,官粮不足五十万石。

  如果夏粮、秋粮征收不顺利,这是会出大问题的。

  想到几种极端的例子,杨修就说:“这是一种预案,再提两种,一种是出济阴各郡官仓之半,所缺军粮从梁国、沛国支取;最后一种,济阴各郡出三分之一,梁沛鲁陈出三分之一,请广陵、下邳、彭城与淮南出三分之一。”

  “三个方案,各处具体要出粮多少,耗费多少人力、舟船与运粮先后,你计算明白后送到黄阁。”

  杨修说罢,见陈矫沉心思索,又补充说:“今年旱灾已难以避免,淮南降雨充沛,我希望淮南与广陵能多担一些。”

  陈矫就是广陵人,也知道杨修的考虑没有问题。

  只要有没战乱,广陵、淮南这地方,很难饿死人。

  陈矫思索片刻:“淮南军民新附,百废待兴,若是征粮于淮南,就恐吏民惊乱。”

  征收军粮这种事情,能征发第一次,保准就能征发第二次。

  就现在乱世这种情况,后续征发的额度只会越来越多。

  军粮都开始征了,那错役制要不要也安排上?

  陈矫不见杨修回应,又说:“仆愿游说广陵乡党,使为国家分忧。这淮南加派一事,不可再提。哪怕言语流传出去,也会坏刘使君许多心血。”

  “季弼所虑有理,是我心急了。”

  杨修诚恳道歉,起身长拜,陈矫也起身回礼。

  重新落座,陈矫总觉得杨修状态不太对,心绪不宁。

  杨修也见陈矫神态有变,就说:“那就听从季弼之论,减去淮南。”

  “是,仆这就去拟定详细方略。”

  陈矫起身端起木盘,杨修也是起身相送来到小厅门前。

  杨修站在门前台阶笑吟吟拱手,陈矫后退两步才转身离去,顺着走廊走了二十几步,拐过小门后不见。

  杨修则眯眼,走下台阶到走廊边缘,抬头看深蓝深蓝的天穹。

  感觉呼吸的每一口气,都在灼伤他的肺。

  去年是河北大旱,今年轮到中原了。

  大中午的,庭院林木处附近连像样的飞鸟都无。

  抬手抹了把脸上细密油汗,杨修搓搓手,转身返回黄阁办公的小厅。

  厅内,他拿起其他公文阅读,见是汝南郡守满宠的公文。

  他对满宠可没有一点的好处,当年杨彪企图逼迫曹操交权,失败后,曹操报复来的很快。

  转眼就安排西曹掾满宠担任许都令,随即将杨彪下狱,交给有名的酷吏满宠进行审核。

  荀彧、孔融等很多人给满宠写信,希望满宠做正常的询问,不要拷打。

  满宠我行我素对着杨彪一顿拷打,结果死活没有问出杨彪勾结袁术的证据来。

  酷刑拷打证明了杨彪的清白,这种拷打也让曹操出了气。

  表面上看杨彪清清白白保住了命,也赢得了硬骨头的美名,可挨的可是实实在在的毒打。

  如果那口气散了把罪认了,要么死在酷刑之下,那就是另一种结局。

  现在这种结局,好像满宠严格执法,才能保住杨彪似的。

  只有杨修这個做儿子才清楚当时有多么的凶险,只能说曹操低估了杨彪的硬骨头。

  而曹操寄以厚望的满宠,又真的承受不起打死杨彪的舆论冲击。

  看着满宠的公文,杨修的心思不由更加的强烈。

  就当年的死仇,自己父子可以放下,曹操真的能一辈子不介意?

  还有郭嘉的死,自己父子加起来也不如郭嘉重要。

  这样的人,就这样死了。

  曹操不点头,郭嘉怎么可能会主动寻死?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w202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bw202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